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门资讯 > 首映|《三叉戟》:刚烈燃爆,找到一条不同的路 正文

首映|《三叉戟》:刚烈燃爆,找到一条不同的路

来源:仙桃市某某橡胶运营部   作者:知识   时间:2024-06-26 08:00:46

5月22日,首映电影《三叉戟》在北京举行“成事儿”首映礼。叉戟导演高群书、刚烈儋州市某某人力咨询经销部编剧吕铮,燃爆领衔主演黄志忠、条不同姜武、首映郭涛,叉戟主演徐励、刚烈友情客串曹卫宇等齐齐亮相,燃爆同现场观众分享此次的条不同创作心得和拍摄点滴。该片将于5月24日全国公映。首映

主创人员合影

《三叉戟》改编自作家吕铮的叉戟同名小说,2020年播出的刚烈同名电视剧在豆瓣上获得了7.5分的佳绩。电影讲述了三位临近退休的燃爆老警察,“大背头”崔铁军(黄志忠饰)、条不同儋州市某某人力咨询经销部“大棍子”徐国柱(姜武饰)、“大喷子”潘江海(郭涛饰)意外卷入一桩涉及数百亿巨额的洗钱大案中。三人组成的锐利尖刀“三叉戟”,直插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操控的犯罪集团最深处,誓要一查到底、除恶务尽。

《三叉戟》海报

首映礼上,高群书谈及此次拍摄缘起时表示,“最初的动机是冲着吕铮老师,他就是一名现役警察,从基层派出所干起,后来一直在经侦战线上,办了很多大案要案。他塑造了‘三叉戟’这三个鲜活的人物,这先就吸引了我。其次是,电影里涉及的案件背景跟当下众多老百姓的遭遇息息相关,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朋友,包括我自己的母亲都曾经陷入把钱放到某个‘理财’上,结果上当受骗的经历。”

导演高群书

“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的感触。现在社会上有句话,‘00后拼命想退休,60后退休了想拼命。’片中的‘三叉戟’当了30多年警察,到了要退场的时候。我今年也过了60岁了,其实我和他们一样,都是一群退休了想拼命的人。这点特别打动我,也是我坚持创作至今的原因。”高群书说。

“从警24年,我也是一名老警察。”吕铮在发言时回忆说,“创作小说《三叉戟》时,我很早就在黑板上列了三个人名,‘大背头’、‘大棍子’、‘大喷子’,分别代表了经侦、刑侦和预审的不同警种。为什么会塑造‘大背头’?源于我曾听说天津有一名神探,年轻的时候他的外号就叫‘大背头’。这名警察出去化装侦查时,捯饬的就跟个港商似的,嫌疑人根本认不出来。我又问这个人现在呢?‘嘛背头,头发都没了。’天津人讲话风趣,听来却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滋味。”

编剧、原著小说作者吕铮

吕铮说就是在那一瞬间,自己突然觉出了一种宿命感。“小说中的刑警之所以叫‘大棍子’,在于刑警是业内最能打的,他们出马就是要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。预审呢,他们有句话,不管是经侦还是刑侦抓到人,都得交由预审来固定言词证据。电影里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,先天就有化学反应。他们仨是和而不同,并不是一上来就同仇敌忾,共同出击。但当他们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时,就变成了一柄利刃上的三把尖刀,这就是‘三叉戟’的由来。”

郭涛、姜武、黄志忠

黄志忠在发言时表示,接到剧本后,也同吕铮有过多次探讨。“后来我总结,‘大背头’身上有一种狼性的特质,狼从生活形态上讲属于群居动物。他在接到这个大案后首先要组个局,让那两位老哥哥加入——从剧情设计上说,他们仨之前是有隔阂、有矛盾的,这次怎么建立起情感和友谊的联结?得花心思。而在办案时,他又要经常站在对立面的角度思考问题,站在犯罪分子的立场上来考虑我们应该怎么做。所以‘大背头’对自己的内耗非常大,既要协调内部,又要整合外部,把能量调动起来一起去战斗。”

“大背头”崔铁军(黄志忠 饰)

映后交流环节,曾开中国首部犯罪纪实片先河,《9·18大案侦破纪实》(1994)的导演陈胜利,在发言时比较了《三叉戟》影版和剧版的不同。“电影充满了一种刚烈、燃爆的气质,这是影版比较突出的特点。高群书导演找到了一条不同的路,也拍出了不同的效果。”作家、编剧刘震云表示电影非常好看。“这也在于它的复杂。过去的警匪片,警察就是警察,黑恶势力就是黑恶势力。我觉得在《三叉戟》里,这个丰富性体现得特别好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剧版《三叉戟》的三位领衔主演,陈建斌、董勇、郝平也在映后集体发来视频祝福。剧版中饰演“大背头”的陈建斌,对影版中的另一个“自己”黄志忠嘱咐道:“作为观影者,我得好好提醒你,出门办案千万注意安全,这次这个案子就看你们的了。”

标签:

责任编辑:时尚